文章荟萃

从语义三角看心理世界的合理性

来源:2014年第15期 作者:何斯 点击:

语义三角理论和把对象和语言等同或对应的理论有了本质的不同。在现实中存在着许多对象和语言不是对应的,如“独角兽”“龙”并不存在;不同的语言符号有时可指同一个事物,如“西红柿”也叫“番茄”。这些现象都说明语言符号与事物或现象不是一一对应的,于是继符号与客观事物相混同的原始阶段与符号和客观事物相对应的二元阶段过渡到了符号、客观事物和思想或概念相区分的新阶段-语义三角。然而,传统的“语义三角”理论不能解释一些客观世界不存在的事物,如中国文化中的“龙”和英语文化中的“上帝”。只有承认心理世界的存在,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一、语义三角理论的发展首先,把符号、客观事物和思想或概念区分开的是德国的分析哲学先驱和数理逻辑学家Frege。他指出除了语言和现实,还应该引入意义这一维,区分出符号所指、符号意义和符号,并绘制了一个完善的指号构型。其次,和Frege差不多时代的Pierce在范畴理论的基础上认为符号应具有三种关联 ...

《中外企业家》  主管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主办单位:中外企业家杂志社    ISSN:1000-8772    国内刊号:23-1025/F    邮发代号:2-287    创刊年:1984
未经本刊授权,不得转载本站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