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文章荟萃
关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会计研究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次
关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会计研究
摘 要:真实、完整的财务报告,能够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随着近年来会计造假丑闻的出现,暴露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然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对财务报告及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提供了有效保证,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本文分析了我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目标和总体要求,并结合实际工作,指出了财务报告在编制阶段、对外提供阶段及分析利用阶段的主要风险点,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风险点;控制措施
近年来,国内外频频曝出的会计造假丑闻,导致财务报告信息失真与会计诚信危机,投资者、债权人对资本市场产生疑惑、观望,直接威胁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也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扰乱了市场秩序,这一经济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关注,且成为当务之急。随着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颁布,我国也相继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提供了法律依据与制度要求,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对财务报告产生过程的真实性、可靠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目标
1. 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合法合规
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财务部门需要对某一特定日或某一经营期间的业绩与成果进行反映,编制财务报告,会计人员的工作依据是国家的《会计法》和会计准则,还有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的某些制度要求。从会计原始数据的归集到编制报表的整个过程,会计人员对所承担的工作负责,主管会计部门的领导或总会计师、财务部经理也要对财务报告负责,并且因职务不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企业负责人承担全部责任。为了体现责任落实,财务报告必须加盖公章,由企业负责人、总会计师、财务部门负责人盖章并签字后,才能够对外提供。
2. 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完整
真实、完整的财务报告,是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进行决策的依据,也是企业会计工作质量与水平的体现。为了保证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充分实施,首先,应当明确会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告过程中的工作权利及责任,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和职业道德要有较高要求,对编报流程要严密和规范,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防止提供虚假的信息数据,使生成的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有据可查,同时,财务部门负责人要对报告编制过程进行监督和负责。
3. 合理保证财务报告有效利用
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利用,企业管理层定期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由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负责此项工作。通过对财务报告的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企业资产的状况、负债的程度和所有者权益的结构及其变化情况,掌握收入、费用和经营成果的变动情况,关注现金的流入量与流出量,重视资金的使用效率,发现存在的问题,为经营决策提供借鉴,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完善经营管理措施,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二.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总体要求
1. 建立会计日常工作中的信息核对制度
企业应当重视日常会计基础工作,比如:会计凭证制作、帐薄登记与核对等,尤其要加强货币资金管理,现金日记账要日清月结,定期与银行对帐,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会计人员对原始单据要严格审核,确保其完整与合法,财务部门要定期与业务部门、仓库部门进行帐务核对,确保帐、证、物相符,同时,会计人员要提高工作的准确性,避免由于粗心大意导致的会计差错,使会计基础数据真实可靠。
2. 建立财务报告全过程中的授权批准制度
财务报告从编制、对外提供到分析利用的过程,都要制定一系列的审批制度,例如:编制方案和对外提供要履行相关审批程序,重大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要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要进行审批等等,各层级应当在权限范围内审批,不得越权审批。
3. 规定财务报告流程中各岗位的职责权限
企业应当明确规定整个流程中各岗位的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授权审批,对不相容职务要进行分离,例如:财务报告的编制与审核要实行分离等等。在编制报告时,相关部门应及时准确为财务部门提供信息,财务部门在总会计师的领导下完成编制工作,同时,对编制的报告进行分析,编写分析报告,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和合规性由法律事务部门进行审核,企业法人对财务报告负全责。
4.利用现代信息系统进行控制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报告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它可以减少人为差错,保证会计工作质量与效率,同时,信息技术也存在风险,企业应当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采取措施,及时维护和更新信息系统,规定会计人员的操作权限,定期备份会计资料,并由专人负责管理信息化会计档案资料。
三. 财务报告编制阶段的主要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1.财务报告编制阶段的主要风险点
财务报告编制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未制定财务报告编制方案,对重大事项的会计处理不合理,资产、负债帐实不符,虚列或隐瞒收入,费用、成本的确认不符合规定,编制虚假财务报告,导致企业声誉受损。
2.财务报告编制阶段的控制措施
企业应当制定财务报告编制方案,该方案必须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及制度规定,总会计师对方案的内容:比如编制方法、程序和时间等进行审核批准。对企业发生的重大事项,在实行集体决策审批后,财务部门才能根据批准的方案进行会计处理,在编制财务报告前,企业应当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减值的资产进行测试,正确计提减值准备,对债权债务逐笔核对,如实反映所有者权益,对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和成本,严格按照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列支,准确反映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按照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分配利润,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才能够保证编制的财务报告真实和完整。
四.财务报告对外提供阶段的主要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1. 财务报告对外提供阶段的主要风险点
财务报告在对外提供前,未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核,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审核不严,未经具有合法资质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或者企业与审计机构串通舞弊,对外提供未能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或未能及时对外提供财务报告。
2. 财务报告对外提供阶段的控制措施
财务报告编制完成后装订成册,由会计部门负责人、总会计师、企业负责人逐级审核后,签字并盖章,各级审核应留有记录,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财务报告必须经过具有合法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并将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同时对外提供。对外报送的时间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应对财务报告的内容保密,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后对外提供,且及时归档保管。
五.财务报告分析利用阶段的主要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1. 财务报告分析利用阶段的主要风险点
没有制定财务分析制度,或者财务分析制度脱离企业实际情况,财务分析制度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编写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不完整,分析方法不当,未对企业发生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参与财务分析的部门单一,其分析结果不全面,财务分析报告未经审核,不能及时传递和沟通,导致重视不够,落实不严。
2.财务报告分析利用阶段的控制措施
财务部门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财务报告分析制度草案,经过逐级审核批准后,形成企业财务分析制度,财会部门定期编写财务分析报告,企业定期召开财务分析会议,并由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对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重大事项要重点分析,各部门要提出意见和建议,财会部门负责沟通、汇总、整理,在总会计师的指导下,形成完整的财务分析报告,报送企业负责人审批后,将整改措施下达到各部门,负责整改落实。
参考文献:
【1】 秦荣生,实施我国内部控制的理性思考【J】.财会通讯,2008,(10).
【2】 张超,企业内部控制【M】.山东:山东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 秦荣生,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9,(02).
【4】 张龙平,陈作习.我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审计月刊,2009,(07).
摘 要:真实、完整的财务报告,能够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随着近年来会计造假丑闻的出现,暴露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然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对财务报告及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提供了有效保证,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本文分析了我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目标和总体要求,并结合实际工作,指出了财务报告在编制阶段、对外提供阶段及分析利用阶段的主要风险点,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风险点;控制措施
近年来,国内外频频曝出的会计造假丑闻,导致财务报告信息失真与会计诚信危机,投资者、债权人对资本市场产生疑惑、观望,直接威胁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也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扰乱了市场秩序,这一经济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关注,且成为当务之急。随着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颁布,我国也相继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提供了法律依据与制度要求,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对财务报告产生过程的真实性、可靠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目标
1. 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合法合规
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财务部门需要对某一特定日或某一经营期间的业绩与成果进行反映,编制财务报告,会计人员的工作依据是国家的《会计法》和会计准则,还有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的某些制度要求。从会计原始数据的归集到编制报表的整个过程,会计人员对所承担的工作负责,主管会计部门的领导或总会计师、财务部经理也要对财务报告负责,并且因职务不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企业负责人承担全部责任。为了体现责任落实,财务报告必须加盖公章,由企业负责人、总会计师、财务部门负责人盖章并签字后,才能够对外提供。
2. 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完整
真实、完整的财务报告,是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进行决策的依据,也是企业会计工作质量与水平的体现。为了保证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充分实施,首先,应当明确会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告过程中的工作权利及责任,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和职业道德要有较高要求,对编报流程要严密和规范,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防止提供虚假的信息数据,使生成的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有据可查,同时,财务部门负责人要对报告编制过程进行监督和负责。
3. 合理保证财务报告有效利用
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利用,企业管理层定期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由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负责此项工作。通过对财务报告的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企业资产的状况、负债的程度和所有者权益的结构及其变化情况,掌握收入、费用和经营成果的变动情况,关注现金的流入量与流出量,重视资金的使用效率,发现存在的问题,为经营决策提供借鉴,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完善经营管理措施,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二.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总体要求
1. 建立会计日常工作中的信息核对制度
企业应当重视日常会计基础工作,比如:会计凭证制作、帐薄登记与核对等,尤其要加强货币资金管理,现金日记账要日清月结,定期与银行对帐,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会计人员对原始单据要严格审核,确保其完整与合法,财务部门要定期与业务部门、仓库部门进行帐务核对,确保帐、证、物相符,同时,会计人员要提高工作的准确性,避免由于粗心大意导致的会计差错,使会计基础数据真实可靠。
2. 建立财务报告全过程中的授权批准制度
财务报告从编制、对外提供到分析利用的过程,都要制定一系列的审批制度,例如:编制方案和对外提供要履行相关审批程序,重大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要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要进行审批等等,各层级应当在权限范围内审批,不得越权审批。
3. 规定财务报告流程中各岗位的职责权限
企业应当明确规定整个流程中各岗位的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授权审批,对不相容职务要进行分离,例如:财务报告的编制与审核要实行分离等等。在编制报告时,相关部门应及时准确为财务部门提供信息,财务部门在总会计师的领导下完成编制工作,同时,对编制的报告进行分析,编写分析报告,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和合规性由法律事务部门进行审核,企业法人对财务报告负全责。
4.利用现代信息系统进行控制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报告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它可以减少人为差错,保证会计工作质量与效率,同时,信息技术也存在风险,企业应当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采取措施,及时维护和更新信息系统,规定会计人员的操作权限,定期备份会计资料,并由专人负责管理信息化会计档案资料。
三. 财务报告编制阶段的主要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1.财务报告编制阶段的主要风险点
财务报告编制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未制定财务报告编制方案,对重大事项的会计处理不合理,资产、负债帐实不符,虚列或隐瞒收入,费用、成本的确认不符合规定,编制虚假财务报告,导致企业声誉受损。
2.财务报告编制阶段的控制措施
企业应当制定财务报告编制方案,该方案必须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及制度规定,总会计师对方案的内容:比如编制方法、程序和时间等进行审核批准。对企业发生的重大事项,在实行集体决策审批后,财务部门才能根据批准的方案进行会计处理,在编制财务报告前,企业应当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减值的资产进行测试,正确计提减值准备,对债权债务逐笔核对,如实反映所有者权益,对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和成本,严格按照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列支,准确反映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按照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分配利润,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才能够保证编制的财务报告真实和完整。
四.财务报告对外提供阶段的主要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1. 财务报告对外提供阶段的主要风险点
财务报告在对外提供前,未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核,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审核不严,未经具有合法资质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或者企业与审计机构串通舞弊,对外提供未能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或未能及时对外提供财务报告。
2. 财务报告对外提供阶段的控制措施
财务报告编制完成后装订成册,由会计部门负责人、总会计师、企业负责人逐级审核后,签字并盖章,各级审核应留有记录,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财务报告必须经过具有合法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并将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同时对外提供。对外报送的时间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应对财务报告的内容保密,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后对外提供,且及时归档保管。
五.财务报告分析利用阶段的主要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1. 财务报告分析利用阶段的主要风险点
没有制定财务分析制度,或者财务分析制度脱离企业实际情况,财务分析制度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编写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不完整,分析方法不当,未对企业发生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参与财务分析的部门单一,其分析结果不全面,财务分析报告未经审核,不能及时传递和沟通,导致重视不够,落实不严。
2.财务报告分析利用阶段的控制措施
财务部门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财务报告分析制度草案,经过逐级审核批准后,形成企业财务分析制度,财会部门定期编写财务分析报告,企业定期召开财务分析会议,并由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对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重大事项要重点分析,各部门要提出意见和建议,财会部门负责沟通、汇总、整理,在总会计师的指导下,形成完整的财务分析报告,报送企业负责人审批后,将整改措施下达到各部门,负责整改落实。
参考文献:
【1】 秦荣生,实施我国内部控制的理性思考【J】.财会通讯,2008,(10).
【2】 张超,企业内部控制【M】.山东:山东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 秦荣生,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9,(02).
【4】 张龙平,陈作习.我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审计月刊,2009,(07).
- 上一篇:探讨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
- 下一篇:如何加强地勘单位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