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荟萃

浅析着装与“再创造”

来源:2010年第04期 作者:郑海蓉 马海英 点击:

接受者对作品“再创造”的活动使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得以最终实现。在具体化的意义上,接受也是主体和对象的互进、互渗的活动。接受并非是一般的对对象的复原、重建和“透明”的反映的根源之一。在双向的“忘形尔汝”的转化、融合和交流中总是预示和酝酿着具有新质的心理意义。如果我们承认艺术的接受是顺乎人性的心理展开和发展,那么理想的目标无疑是让接受主体通过自我舒展和创造获得精神的高峰体验。在这一种意义上,接受并不在创作之下。更可寻思的是,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并不总是能提供比接受者的心理世界更为深刻的东西。相反,接受者甚至可能获得高于创作主体的丰富反映。韦勒克等人则认为:“倘若今天我们可以会见莎士比亚,他谈创作《哈姆雷特》的意图就可能使我们大失所望。我们仍然可以有理由坚持在《哈姆雷特》中不断发现新意(而不仅是创造新意),这些新意就很可能大大超过莎士比亚的创作意图。”我想曹雪芹在撰写《红楼梦》的时候并不一定就具有现代“红学”研 ...

《中外企业家》  主管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主办单位:中外企业家杂志社    ISSN:1000-8772    国内刊号:23-1025/F    邮发代号:2-287    创刊年:1984
未经本刊授权,不得转载本站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