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文章荟萃
博物馆志愿者激励机制探讨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次
摘 要:随着文博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人选择成为一名博物馆志愿者。博物馆需要重新定位志愿者角色,思考博物馆与志愿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尝试通过梳理国内博物馆志愿者激励形式的案例,了解博物馆行业的志愿者现状,分析在志愿者对博物馆的诉求和博物馆给志愿者提供的激励形式中的矛盾,探讨如何完善博物馆激励机制,为志愿者提供有效地激励方式,更好地发挥好志愿者的积极作用,确保博物馆志愿管理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志愿者;激励
基金项目:本文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2018年度馆级一般课题“博物馆志愿者激励机制探讨”(项目编号:2018DFCT-YB12)研究成果,受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资助。
据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中国博物馆总数已达到4873家,年接待观众9亿人次。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井喷式提高,“故宫跑”成为热词,《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栏目在央视热播,《博物馆里的中国》《写给孩子的传统文化》畅销,博物馆研学旅游火爆……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博物馆观众增长数和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除了参观展览、参与社会教育活动,成为志愿者是公众参与到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方式。2017年12月1日,我国第一部关于志愿服务的专门性法规《志愿者条例》正式实施,对于博物馆志愿者的管理也起到重要指导意义。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博物馆也需要重新定位志愿者在博物馆中扮演的角色,重新思考博物馆与志愿者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倾听志愿者参与服务的初衷,了解志愿者想从博物馆得到的回报,便于点对点地制定激励方案,确保志愿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笔者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为例,通过访谈、问卷形式调查了近五百位志愿者代表、从业人员,分析了志愿者参与博物馆志愿服务的动机,提取归纳了志愿者对馆方的诉求。调查表明,志愿者参与服务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公益”是最主要的动机,分别占到了调查人数的94.64%和83.33%。细分年龄段,不同群体又有不同的出发点,学生群体希望完成学校社会实践任务、锻炼能力、勤工俭学,中青年人群希望充实生活、拓展交际、亲子陪伴、积分入户,中老年人群希望消磨空闲时间,寻求社会价值认同。
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把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类: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杜甫草堂志愿者提出的需求进行了分析,由大到小归纳为尊重需求:签订协议、提供志愿者装备营造归属感,颁发证书认可服务;自我实现需求:提供学习平台,组织培训提升自我,满足求知欲;生理需求:餐补车补等物质补贴;安全需求:购买人身保险;社交需求:赢得社会认可,利于工作发展或是学校评优[1]。
国内博物馆针对志愿者的需求,在激励手段上大致相同。最基础的生理需求,大部分博物馆都会提供免费工作餐、饮用水等,部分博物馆对志愿者有交通补贴,小部分博物馆对节假日期间服务的志愿者有误餐补助。笔者在走访云南省博物馆等馆时见到志愿者与员工一同在后勤餐厅用餐,苏州博物馆为志愿者发放周边餐馆的用餐券。比起物质层面的激励,博物馆更多是精神层面的激励,有些博物馆将志愿服务时间纳入当地城市积分入户体系,考量市民对城市的公益贡献;有些发放收费项目、临展的赠票,让志愿者在亲朋好友中特别有面子;有些开展先进评选表彰,邀请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如南京博物院、西安博物院的志愿者之星,成为当地的志愿者模范;有些举办志愿者专题展览,如甘肃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十周年回顾展体现了全社会对志愿服务者的服务精神的认可;有些开展交流培训,如河南博物院组织的各种专题培训、志愿者讲坛、外出考察交流等;有些则是“放权”,鼓励志愿者自治,如国家博物馆等的志愿者团队自由度较高,招募、培训、管理都由志愿者完成,激发志愿者的成就感。
笔者认为目前国内在如何激励志愿者的工作热情,维持志愿者对博物馆的好感上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积分制管理,如国家博物馆,志愿者通过参与培训、讲解、撰稿、服务社会教育活动等形式累积积分,兑换相应权限的奖励,可以兑换出版物、纪念品,减免外出考察旅费;二是以湖南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为例,借鉴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对志愿者进行绩效激励,直接提供车费、误餐费、稿费等物质补贴;三是以苏州博物馆为代表,摆脱志愿者是博物馆“编外工作人员”和“免费劳力”的角色定位,进行自主管理的探索,建立志愿者社团,志愿者与博物馆达成平等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而非上下级隶属管理关系[2]。
几种形式有利有弊。利是有利于博物馆加强志愿者的管理,弊则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博物馆和志愿者间没有以平等的身份进行对话,有些博物馆仅仅把志愿者当作劳动力使用,有些馆甚至连最基本的人文关怀都不能达到,认为只有义务而忽视权利;二、有些志愿者团队高度的自治容易有管理方被架空的风险,而有些博物馆一言堂作风,依赖文件指令开展工作,使很多志愿者失去主动性和积极性;三、博物馆管理者对志愿者工作不够重视,不要报酬的志愿者不等于没有学习、成就、实现自我价值或赢得荣誉等动机,馆方没有为志愿者提供后续的上升空间,志愿者个人的价值没有得到馆方的承认和尊重,逐渐流失。
横向比较国内博物馆志愿者激励形式,杜甫草堂的志愿者管理以精神层面为主,物质层面为辅的激励措施较为有效地激发了志愿者的工作热情,但也存在着局限性。杜甫草堂日益提高对志愿服务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志愿服务的投入。在现行的激励机制中,按照志愿者服务时数划分星级,有对应的年卡、外出交流、图书借阅等星级权限,另外还有志愿者装备、服务协议、人身保险、餐饮保障、活动赠票等权益。评选星级志愿者,颁发荣誉证书,出具服务证明,采访报道优秀事迹,在官方微博开辟志愿者在行动话题互动,体现出对志愿者辛劳付出的尊重。尤其是在培训方面,为志愿者提供更多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开放更多的资源,除了内员工内训向志愿者开放,还积极组织志愿者参观学习成都市内的博物馆,开展交流会等。
在激励机制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欠佳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以下思考:首先,情感激励,是世界上投入最少但回报最高的激励办法。应加强对志愿者的福利保障,表达情感关怀。关注志愿者健康状况、用餐、安全、节日问候,创造较为适宜的志愿休憩环境,如志愿者之家等温馨环境的布置、月度沙龙的交流等,营造细节上的关怀;其次,利用人的进取心和成就感,根据具体工作情况适当对志愿者下放更大权力,对其进行授权激励,引导志愿者承担角色担当,一方面调动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给予信任和尊重,另一方面能让优秀的志愿者在掌握更多权力的同时掌握更多可利用资源,从而做出更加优异的成绩,营造有归属感、成就感的草堂志愿工作环境。最后,树立正确的榜样,对志愿者团队有更良好的指向性、引导性、激励性。寻找正面的、积极的、恰当的志愿者榜样将起到更好的模范带头作用[3]。
进一步不断完善博物馆志愿者激励机制,构建符合馆内实际,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将能更好地发挥好志愿者积极作用,使草堂志愿者始终充满活力与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杉杉.中国国家博物馆志愿者激励方式研究》,中央民族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2]赵伟.懂激励.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5年9月版,第70-1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