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文章荟萃
中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次
摘 要:对我国现阶段金融市场的发展进程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信贷资产正在逐步的向证券化发展。因为它能解决中国的银行业目前面临的困难,如: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流动性,降低不良贷款率,提高资本充足率,有效分散金融市场的风险,提高银行的业务创新能力。由此可见,我国银行业中将信贷资产转向证券化能够起到很多积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我国信贷资产向证券化现状进行介绍,随后分析了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问题,并且给出了相关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政策建议
1 引言
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已在我国资产证券化行业中形式已发展的较为成熟,自从2005年重新开始发展,在此后的九年时间中,行业从业人员获得了大量的经验,信贷资产证券化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虽然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信贷资产证券化也曾停滞不前,但是万事万物的发展的道路都不是畅通无阻的,前进的道路上难免遭受磕磕碰碰。而且信贷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进化形态,对银行资金的流动,降低信贷风险等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
2 中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现状及特征
2.1 中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现状
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的总体增长放缓。在这样一个新的商业环境中,加强资产控制、减少不良资产、继续重组和管理不良资产的方式已经成为大银行面临的两个严重问题。作为一种创新的银行资产,资产分类可以有效地激活大量的银行资产,完成低成本的公司资金,加速非资产的处理,提高资产恢复的效率。资产分类是资产的活动。这些资产是不可移动的,但它们可以提供稳定和可预测的现金流收入,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分配。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作为一个控制点,监管层采用了更严格的要求。据供应商方面来看,拥有商业银行的财产是外部风险资产管理最重要的功能。和西方国家不同,中国在对信贷资产业务的发展主要采取逐步推动发展的道路。2005年,中国的资产证券化进程正式开始。2005年国开银行发行的第一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金额为41.8亿元,同时,建设银行也发行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金额高达30亿元,由此正式开始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虽然资产证券化在2008年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停滞了一段时间,一直到2012年左右才又重新被人提起。《关于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知道意见》在2013年正式颁布,标志着中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正式开始。
2.2 中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特征
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呈现如下特征:一是总量快速增长。从2012年以来,特别是2014年我国将行政审批改为注册、备案后,发行数量迅速增加。到了2015年,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已高达到3291.86亿元。约为2012年发行总量的17倍。二是部门的多元化。由于业务准入部门的范围放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起部门由政策银行、国有银行向股份制银行、城市性商业银行等部门延伸。从2012年开始,国家降低了对于商业银行的限制,这也导致了在许多城市中资产证券化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大。三是种类丰富。十年的时间里,信贷资产证券化从单一种类向多元化发展,持有信贷资产证券的主要是企业贷款,剩下的如铁路专项款,汽车贷款和房地产贷款的所占份额,就比较少了。四是公募和私募的并存。公募就是银行发行的有关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业务,由于公募审批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在资产的持有量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
3 中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现存问题
3.1 融资数量及规模小
从中国人民银行公开的数据中显示我国银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都得到了大幅增长,分别由2003年的28万亿和27万亿增长到2013年的151万亿和141万亿元;然而,截止到目前,我国仅有工商银行、建设很行、民生银行、兴化银行、招商银行等19家金融机构发行过36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进行融资,累计融资1497.05亿元,只达到了中国债券市场市值总量的九牛一毛,远远低于美国近9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未来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2 基础资产类型不够丰富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银行发行了36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铁路部门的贷款,不良资产贷款,个人住房和汽车的抵押贷款是基本资产的主要集中点。其中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产品仅有三单,发行量达到200亿元,大概占了行业融资总量的十分之一。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等资产公司有4单把不良资产作为启动资金的信贷资产证券产品,该产品的发行量达118.88亿人民币,已达行业融资总量的7%左右。而浙商银行用中小型企业的贷款做出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有1单,发行量达6亿人民币,占总量的百分之一不到。
3.3 法律体系不完善
1)债券转让问题。将基础资产的所有权卖出是资产证券化的特点之一。我国《合同法》明确规定,债权人转让债券时应通知当事人,否则转让无效。但是在银行的实际运作中,由于债权人的数量非常大,如果每个人都通知它,这将大大增加运营成本和运营时间。虽然《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也就此问题提出了相关规定,要求在国家媒体上发布转让公告,但这种形式的部门规章代替严格的法律规定将不可避免地会让人困惑。
2)风险自留问题。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存在道德风险和委托代理问题,监管部门要求发行方必须持有一部分,从而把控好过程中的风险。并建立良好的运行环境。但是在实际造作过程中其中的一部分规定却为售后造成了一些问题,因为基础资产从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划除,必须在基础资产的所有权过户给特殊机构后才可以,对于风险自留的部分的界限就产生了分歧。关于这个问题没有较完善的办法,风险无法被完全隔离,因为全部基础资产是证券保证实行的关键,两者密切相关。
3)信息披露问题。信贷资产证券化涉及的参与者众多,发行方必须对投资者信息进行公开,而且信息公开是贷款者准确判断证券价值的必须条件。在现实执行中,贷款者通常会与银行签订保密条款。这些保密条款在某种程度上会阻碍信息的公开,这些都是需要法律法规明确约束的方面。
4 推动我国发展银行业信贷资产证券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4 推动我国发展银行业信贷资产证券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4.1 逐步扩大融资规模
中国商业银行发行的信贷资产证券主要是在银行间的市场中流通,而银行间的证券市场的投资人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及其他被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其他机构,这就导致了信贷资产证券只能在上述范围中流通和交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商业银行和基金公司的信贷资产证券产品的持有量占总量的90%左右,商业银行只是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将其流动性差的信贷资产由表内转移到了表外,并没从根本上上解决其流动性风险,风险没有从银行体系移出。我国需引进大量的有投资能力和投资意愿的个人投资者,尽可能的满足其投资需要,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以维持信贷资产证券交易市场的运行,促使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进一步发展,逐渐走向繁荣。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交易市场应逐渐从银行间债券市场向交易所转移,有效勿“大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市场规模和参与者。
4.2 丰富基础资产的种类
首先,要逐渐加强个人贷款的证券化。在中国,商业银行对个体开放的贷款审核步骤严格,大部分的贷款个体都拥有良好的信用,这些都是优质贷款,违约率不高。因此可以用政策吸引个体进行个人贷款的证券化,还可以选择一部分的信用卡账户进行证券化,从而扩大个人贷款的范围。其次,将证券化目标转移到一些稳定性高的不良资产。中国还进行了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但范围很小。虽然不良资产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但是其可以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方法算出对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平衡点,既能有效防范风险,又能得到最高利益的平衡点。给投资者更多地选择。最后,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投入。中小企业占比非常小,如果能保证资产质量的基础上提高相应比例,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提高农村民生项目的贷款比例,既可以支持实体经济,也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应。
4.3 完善法律体系及相关细则
资产证券化也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型模式,虽然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了许多相关的规则,但资产证券化的行业中并没有相关的正式法律法规。这就使得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用现行的规章办法不能很好地解决,有的解决办法甚至和其他的法律法规产生了冲突。基于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应该出台一部基于现实国情的法律法规,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护。并且不仅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落实实施,出台实施细则以保证法规的正常执行,让资产证券化项目中的每个步骤都可以被顺利实施。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详细地述说了中国信贷资产证券的发展经过和现在遇到的问题,比如法律保障不够、种类单一、并不能吸引的很多投资等。笔者对未来行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对当下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资产证券化的优点是无与伦比的,对经济的好处也是巨大,虽然也有些负面影响但是瑕不掩瑜,所以中国银行的资产证券化程度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深。
参考文献
[1]吕怀立,林艳艳.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动机、影响因素与展望[J].管理现代化,2017(04):126-128.
[2]陈凌白.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微观效应实证研究[J].南方金融,2014(06):10-14.
[3]李志辉,黄璐,李丛文.资产证券化对银行流动性、贷款供给和稳定性的影响[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6(03):3-15.
- 上一篇:农村信用社文明服务策略的思考
- 下一篇:关联方交易舞弊风险管理的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