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期目录
文章荟萃
论王国维的“无我”与艾略特的“非个人化”
来源:2010年第16期 作者:覃君洁 点击:
次
一、“无我之境”与“非个人化”的内涵差异王国维与艾略特二人的历史活动与具体思想文化背景的不同是理论生成的主要根源。不管是“无我”也好,“非我”也好,都是他们对诗人主体的思想情感深度探讨的结果。因此,对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我”的理解就构成理解“无我之境”和“非个人化”理论的基础。王国维出身于一个濒于破落的封建书香家庭,近代史上各种政治势力、学术思潮、人生理念的冲突裂变,加上幼年丧母,“体素赢弱,性复忧郁”①《(文集续编·自序》)的不幸经历,使其集敏锐丰富的审美感情和睿智深刻的思辨理性于一身。王国维接受了传统的旧式教育,具有扎实的国学功底。王国维一生生计乏谋,围困于唯美的书城,以至不能应对复杂的现实生活,正当学术鼎盛之际却因精神的苦闷而投水自尽,体现了旧中国古典文化人格的悲剧。“于是强者既忘其修身之美德,而唯以造作威福为得意,弱者也已忘其独立之品格,而唯以苟且曲从为能事”②。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良心与思想的先导,在 ...
- 上一篇:我国传统乡约的社会功能分析
- 下一篇:工商管理专业经营模拟实训教学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