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文章荟萃
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创新分析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次
摘要:
近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迅速,且为促进我国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管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仅关系着单位自身的发展,而且对于国家资金的流向与利用效率也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的概念进行阐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对其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与评价核心展开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资产配置
我国于2006年末开展了全国事业而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其中,尤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开展范围最广、开展力度最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然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仍然存在着账实不符、配置不当等问题,从而限制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进程。在此背景下,在了解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概念的基础上,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力度和评价核心的分析力度,已成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着重开展的关键工作。
一、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及其管理概念
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即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并使用,在法律上为国家所用且能够以货币计量各资源价值的固定资产总和[1]。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既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资产自身的质量、规模和价值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总资产的计算和相关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管理是借助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对行政事业单位内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保管和报废等各环节进行管理的过程。具体来说,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管理就是将固定资产作为主要对象,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整体目标出发,从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与组织统筹规划层面对固定资产进行规划设计、采购建设、以及保管维护和退役报废的全过程。
二、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配置不科学,效益低下
就现阶段而言,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大都是以非经营性资产为主,其使用的目的也均具有服务性,相应地,固定资产的使用也具有鲜明的无偿性,其被应用的最终目标均在于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但需要说明的是,要想对社会效益的评价标准进行细化是具有较大难度的,由此,也导致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的配置标准较为模糊,无法实现对相关资产的科学、理配置。此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配置资金又大多为财政性资金,从而导致相关资金在配置与使用时并不计成本、盈亏,反而追求资金配置的豪华化与高档化,由此造成投资上的盲目性,加之缺乏统一管理,使得大量固定资产凝固化或处于长期闲置状态,导致资产浪费严重。
(二)资产产权不明,流失严重
对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进行分析可知,其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自身的服务职能与社会公益职能方面,相应地资产的属性为非经营性资产,然而,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以筹措经费为名义进行兴办实体,将固定资产的属性转变为经营性资产,从而造成了产权不清与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对经营性资产进行分析可知,其价值补偿的实现途径主要以计提折旧为主,但目前绝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并未对其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或少提折旧,从而出现了“非转经”资产,加之资产所有者对资产配置的“虚位”,组织单位的经营者便在无人向其追索投资收益的情况下将受益分配倾斜于自身,造成了固定资产补偿的严重不足,相应地,国有资产也发生了变相流失,这也是不同地区政府部门、各个行政单位间出现“贫富不均”以及各单位职工待遇和办公条件参差不齐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账实不符,资产信息失真
账实不符,资产信息失真是当前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另一突出问题。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准则进行分析可知,其在年度末应开展清产核资工作,从而确保各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并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供支持。然而,就现阶段耳环,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仍然存在着账实不符的情况,主要体现在:(1)有物无账,构建的资产并未及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由此产生账外资产,例如,已经使用了一定年限的房屋建筑仍然归于“在建工程”的会计科目当中,难以对该部分资产的账目进行准确核实;(2)有账无物,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仍然将已经损毁、报废或是已变价处理的固定资产计入账簿当中,导致固定资产的清查信息严重失真。
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创新途径与评价分析
(一)建立基于统一监管的管理体制
建立基于统一监管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并对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无偿使用模式进行改革是实现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科学配置的关键途径。具体形式如下:以国家与各级地方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共同作为出自方,组建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并建立相应的出资人制度,从而以新的国有资产产权运营主体形成对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的经营、托管,同时,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依托实现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科学的优化配置与合理的资本运作[4]。相应的操作步骤为:(1)产权的整合与变更。原有的归于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产权应变更至组建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当中进行统一的管理与配置;(2)建立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的租赁制度,对此类资产实施有偿使用制度,以资产使用者所占有的资产量为依据对其收取相应的资产使用费用,同时,将其所缴纳的租金纳入到出租单位的行政预算当中。由此,建立起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与资产使用人间的这一新型经济关系,以此来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形成资产租赁付费的市场化意识,实现固定资产配置科学性的全面提升。
(二)建立以政府采购为主导的资产增量管理模式
建立以政府采购为主导的资产增量管理模式是明确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产权的有效途径。首先,政府应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统一标准为依据,对各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不切实际的项目和超出标准限定的项目购置计划进行限制;其次,政府应加强发挥其在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将此类固定资产的购置权与使用权进行分离,进而从根本上避免单位中无效资产的增加。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明确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的产权,政府除了加强其采购作用外,还应进一步加强其对各行政事业单位关于固定资产使用和折旧的监督,政府应以具体的会计期间为单位,对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的用途进行全面检查和分析,一旦发现相关单位以筹措经费为名利用固定资产兴办实体经济组织,便应立即停止单位有关负责人的一切职务,同时,对其人为转变的经营性固定资产进行清查,计算出资产流失经济损失,令相关负责人承担其相应的法律责任[5]。此外,政府还应在固定资产采购后、投入使用前对固定资产的产权予以说明,而任何以个人形式挪用属性为国家公共财产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行为势必会受到法律的追责和制裁。
(三)构建“非转经”资产管理模式
对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可知,其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公众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因此,其应属于非盈利性资产。然而,在利益的驱动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仍然在从事着固定资产的经营活动,对社会公众的利益造成了严重影响。而对此类固定资产的经营若以收取使用费或租金形式进行束缚和限制显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在此种情况下,在政府主导及有关行政单位的配合下,可组建一专门的公司负责固定资产的经营活动,使其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在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以租赁、拍卖、出售和转让等形式实现对固定资产产权的变更。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对固定资产账目的核对与处理,通过引入相关领域的财务人员,对相关账目进行核查与分析,从整体上降低账实不符情况发生的可能性,确保相关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四)基于固定资产利用效能的管理体制评价核心
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管理的评价核心应集中体现在固定资产利用能效的评价方面,而这一工作又是由对规定资产使用的绩效评价来决定的,即应将固定资产使用的绩效评价作为评判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以此构建的评价体系应将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的完好率、使用率以及增值率和闲置率等相关指标予以囊括,同时,这一评价体系还应同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制、单位绩效以及管理者的服务和管理能力的评价工进行有积结合,并将其共同作为管理人员职务与薪酬变动考核的关键指标,在明确各管理部门全责的基础上,构建起高效、公平、公正的固定资产评价监督体系,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及其管理的概念进行说明,针对当前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对此类型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途径与评价核心做出了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的创新途径主要包括了建立基于统一监管的管理体制以及建立以政府采购为主导的资产增量管理模式和构建“非转经”资产管理模式,而其体制评价核心则在于实现对固定资产使用的科学绩效评价。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从而使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充分服务于社会群众,促进社会发展。
- 上一篇: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 下一篇: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