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文章荟萃
军队应对突发事件中对文职人员管理的几个方式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次
2006年颁布施行的《军队处置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确立了军队“处置军事突发事件、协助地方维护社会稳定、参与处置重大恐怖破坏事件、参加地方抢险救灾、参与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五大任务。随着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深化发展,文职人员作为履行现役军官同类岗位相应职责的非现役人员,已成为军队力量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如何加强文职人员管理,激发文职人员参与处置突发事件的热情,有效实现军事行动的快速反应和安全稳定,对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军队应对突发事件文职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立非现役文职人员制度,是为适应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求,从实际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它是加紧推进军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社会人才资源的现实选择。作为我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职人员在战备执勤、抢险救灾等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职人员服务于部队,置身于部队这样的大环境中,非军亦军的特殊身份对文职人员军事素质、政治觉悟也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对文职人员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 管理者对文职人员的认识存在误区
由于文职人员是非现役人员,管理者从心里存在两种偏见:一是不信任这类人员会在处突行动中会发挥重要作用,过低地估计了文职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另一种偏见是认为这类人员与本级人员“混杂”在一起,是上级不信任自己能独立完成处突任务的表现,觉得文职人员的编入是一种负担。由于种种偏见,各单位对文职人员编组也非常随意,平时对文职人员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更不会去过多研究,处突行动时对其管理的力度较之现役军人也较弱,把他们当作“外来人”、“局外人”,使其经常处在一种半失控状态。《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对文职人员的责任义务作了一些规定,但仅列出了在文职人员管理上一些原则性的东西,却没有列出相应的惩戒措施。
(二)文职人员在自身定位上还存有一些模糊认识
非现役文职人员作为部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国家和军队都有特殊的政策和规定,个别文职人员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把自己与部队的聘用关系简单地与地方企业单位的劳务关系等同起来,对部队的特殊性要求认识不到位,因而有的思想上存有临时观念。部分文职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奉献意识、服务意识等方面与岗位要求还存有一定差距。如:由于没有当兵的经历,没有接受过部队正规的教育训练,他们对军队的性质、宗旨、使命以及各部门职能、干部类别、职级等基本常识了解不多,对工作的时效和质量带来一定影响。文职人员大多由院校直接来到部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部队官兵差别明显,奉献意识、战斗精神、组织纪律观念相对淡薄;社会阅历相对较浅,思想和心理素质不够成熟,认识和处理问题单纯,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不够强。
(三)文职人员应聘动机多样,对处突行动认识不足
据对选聘的文职人员的动机、性别、属地、应聘途径、经历与职务上的调查分析:应聘者动机多样,女性比例过高,本地人员占优势,亲友介绍居多,有工作经历及高级职务者鲜见。部分非现役文职人员对新时期我军履行历史使命,完成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维护祖国统一和突发事件等任务认识不足,战备观念不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易产生消极、畏难、漠然、逃避等心理问题等,又由于非现役文职人员与部队官兵缺乏天然的“绝缘”关系,容易产生“距离”,缺乏为军队服务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加强我军应对突发事件文职人员管理的基本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文职人员思想政治工作
文职人员面对应对突发事件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考验,要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必须具备坚定的使命意识、坚强的战斗精神意识和严格的纪律意识。一是要加强文职人员各项制度的宣传教育,进一步统一文职人员的思想认识,大力宣传文职人员制度实施成效,组织学习文职人员政策,及时搞好教育引导,使广大文职人员消除思想顾虑,增强投身处突工作的信心和主动性。管理部门要从思想上真正尊重和信任文职人员,从心理上真正理解和接受文职人员,以形成关心、支持、重视文职人员的良好氛围;二是要进一步打牢文职人员思想政治基础,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强化其服务意识、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激发其主动参与处突任务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三是要积极发挥导向作用,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使他们在情感和心理上真正得到关爱、找到认同。
(二)端正管理者对文职人员的态度
管理者对待文职人员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对文职人员的管理标准,端正管理者对待文职人员的态度意义重大,是圆满完成处突任务的重要保证。一是管理者要倾注更多的感情于文职人员,从内心里真正将他们看作自己人。文职人员与本单位的管理者是一对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现在的文职人员都是军队招聘的地方上有一定特长或专业技术的人员,他们对军队的条令条例及法规的认识程度与现役官兵相比确实有差距。为此,管理者要做的工作就是端正态度,主动向文职人员靠拢,主动倾注感情,以争取同样的感情反馈,形成管理者自身的凝聚力和单位的整体合力;二是尊重和感化文职人员,一视同仁地对待文职人员。文职人员大部分思维都比较活跃,民主意识普遍更强烈,他们往往会从管理者对待他们的民主权利的态度上来判断管理者是否爱护自己,是否真正尊重自己,因此,管理者在大量的场合下要多征求文职人员对待工作、任务的意见,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满足文职人员的合理要求,在不能满足时,要详细说明情况,做好解释工作,真正把文职人员并入“自己人”的群体里来,不持任何偏见地领导好他们,教育好他们,运用好他们。 (三)强化文职人员对处突任务的认识
文职人员之所以将自己定位在“外来人”的地位上,造成对处突任务热情不高,原因之一还在于对自己的作用、地位没有较好的认识。要强化文职人员对处置突发事件重要性的认识,一要依靠制订严肃的法规来约束。文职人员进入军队参加工作,许多相关的条例法规等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法规中许多领域还处于半空白阶段。因此,对于日趋增多的突发事件,随着我军新任务的拓展,很有必要对文职人员参与处突任务做出具体明确要求,这样做也体现出了法律法规与时俱进的特色。有了严肃的法规、明确的条款和约束办法,文职人员参加处突任务就有了法律的准绳;二要依靠管理者坚持不懈的教育。管理者要站在更高的立场上来给文职人员做好教育,要灌输“国家危亡,匹夫有责”的进步思想,激励文职人员站在公民、军队人员的立场上强化责任心和使命感,平时要有教育,处突时更要有教育,要不懈地教育,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教育,通过教育强化文职人员对处突任务的认识。
(四)完善文职人员训用机制,提升文职人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完善文职人员的训用机制,一定要切实把文职人员队伍作为单位力量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本单位的人才战略工程。军校应当为文职人员的培训进修创设必要的条件,如定期为文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供相应的学术交流机会、保证相应的培训经费等。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把人才送出去,引进来,吸取更多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信息、新方法,才能进入一个良性的人才使用环境。美军对在编的非现役文职人员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借鉴。如岗前培训(主要培训岗位技能、军队规章制度、沟通协调能力等)、在职培训(主要培训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特别是新知识、新技术学习)、院校培训(主要对担负领导职务的文官进行战略谋划、组织协调、领导决策、人才资源等方面素质培养)、战前培训(主要进行战区情况、装备操作、自我保护、战争法规等培训)等。
(五)构建处突行动文职人员管理控制平台
没有严格的管理就没有统一的行动,更没有强大的战斗力。部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时,往往人员分散、点多面广、成建制管理难度大。所以,要针对执行任务的特点,严格抓好三项制度的落实,确保部队的高度集中统一。一是坚持日常管理制度。要规范和完善部队管理制度,严明管理纪律,狠抓诸销假、晚点名、查铺查哨等一日生活制度的落实,加强检查纠察,确保文职人员的管理正规有序;二是坚持责任区管理制度。针对部队行动点多面广和文职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依靠部队的各级组织和管理人员,适时进行监管抽查,使文职人员时刻处于纪律约束和组织监督之中。
参考文献:
[1] 陈慧琳,秦霞.探索非现役文职人员在军事院校的发展[J].社会观察,2009,17(2):14-16.
[2] 郭生辉,何伟,王军政.着眼形势任务加强文职人员教育管理[J].基层政治工作研究,2011,35(9);35-36.
[3] 徐章闽.对实施文职人员制度的几点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24(1):45-47.
- 上一篇:分工的双面性及其衍生的社会阶级分化问题和策
- 下一篇:论军校图书馆网站建设需求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