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文章荟萃
缩小城乡信息化鸿沟的思路与对策的创新方法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次
城乡信息化鸿沟是信息技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产物,信息化技术在提升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城乡二元结构不平衡发展,导致城乡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城乡信息化鸿沟指的是在当前全球数字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城乡间信息技术接入、使用差距、使用程度与接入环境等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1]。一种新的事物总是会出现两面性,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同样具有两面性。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城乡信息化进程不一致而产生鸿沟。因此,如何缩小城乡信息化鸿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我们在仔细研究当前的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后,提出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同时,需要遵循城乡统筹发展基本规律的思路,积极弥补现有的差距,努力避免产生新的数字信息化鸿沟,达到以城带乡、以工带农的城乡信息化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目标[2]。本文将从城乡信息化鸿沟的社会影响着手,分析城乡信息化鸿沟的形成机制,为缩小湖南省的信息化鸿沟形成思路与对策。
1 城乡信息化鸿沟的社会影响
城乡信息化鸿沟的形成与信息化时代城市与农村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密切相关。我国目前发展的是城乡二元经济体系结构,因此无论是信息化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还是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人才队伍配备和信息化建设运行效率,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明显高于农村。White [3]对印度、坦桑尼亚和中国3个发展中国家的城乡信息化建设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城市信息化鸿沟已形成“马太效应”,导致城乡社会经济总量差距呈迅速增长[4]。信息化时代城乡信息技术知识的普及不均匀也是导致差距扩大的原因,因为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应的经济基础,使得农村人口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普及程度很低。我国农村目前大部分人根本不懂简单的信息化技术,很多偏远地区也没有接触过互联网,因此在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信息化服务体系和技术的应用方面基本上处于空白,导致农民的外出就业、农产品的销售受到影响,降低了农民收入,也造成了优质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城乡信息化鸿沟已经造成了城乡资源配置不科学,导致农村经济发展边缘化,所以我国政府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下,应当优化配置资源,而不能只是把优质资源优先集中在利润高的地方,否者将使得人才、技术、资金和物质资源向城市集中,农村会因资源匮乏而发展缓慢,从而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的差距。
2 城乡信息化鸿沟的形成机制
目前,城乡信息化鸿沟已经成为我国最为基本和极为普遍的一种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信息分化主要体现在城乡间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和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这就造成城乡间巨大的社会发展不平衡,从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落差。而且,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三农”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农民信息利用能力低下、农村区域与政策优势不明显等一系列因素造成我国严重的城乡信息化鸿沟。
我国城乡发展采用的是二元经济结构模式,城市发展投入多、基础设施好,因此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快、消费水平高,社会发展环境和条件好,人口少、素质高。相比而言,农村发展投入少、基础设施差,导致农民收入增长慢、消费水平低,社会发展环境和条件相对较差,人口多、素质低。以上方方面面造成了城乡间劳动力、技术、资金、信息、市场等方面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城乡在收入、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样不仅制约了广大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规划。如果不能打破这种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农村地区将因为人才和相应的知识匮乏,加上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足,导致农村很难做到推进信息技术的普及工作,当然就更没有能力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以及建立和利用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活动,从而使得农村被边缘化,进一步拉大城乡信息化的差距。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把大量资金、优质资源和优惠政策投向了大城市和沿海沿江发达城市,这也是造成城乡差距过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家政府层面意识到城乡差距太大, 从而造成贫富差距悬殊,给整个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为了护持落后的农村经济发展,我国从2002年开始,加大了对农民多方面的支持力度,譬如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直补以及农贸综合补贴相继实施,补贴资金从2002年的1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2年的1 653亿元,10年下来累计安排了7 631亿元,截至2014年中央已下拨上万亿元的农业扶持资金。今后,国家还将继续把更多城市的资源向农村调配,通过城市发展来带动农村发展。
我国是农业人口占70%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接近9亿,所以“三农”问题成为了我国一个基本国情问题。通过对农村、农业和农民在信息化建设、农业信息化系统等方面财力与物力的投入,可以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但是,地域广阔的农村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在发展初级阶段投入太高,而农村因为经济基础落后,因此承担不起大规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一般的农民也支付不起高额的信息化教育以及相应的通讯费用,从而使得信息鸿沟在城乡之间不断扩大,城乡居民获得信息公共服务的机会也日趋不平等。由于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程度较低,一般只受过中小学教育,他们没有掌握基本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他们对网络信息的理解、应用和分析能力不强。湖南省是农业大省,其农村信息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政府在信息化政策上的支持力度尚且不够,加上湖南省农村人口文盲、半文盲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湖南的经济结构模式和传统的自给自足模式没有太大的改进,使农村的消费观念还停留在物质需求上,对信息资源获取的需求并不强烈,农民几乎没有相应的信息化的意识。同时,湖南省各地区受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发展水平不平衡,从湘江流域到湘西,形成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水平不同的方面,由高到低的梯度等级分布。2005 年以前,湖南省信息化建设以及国家信息化建设重点都在城市,大量优质信息资源通常优先向城市配置。截至到2013年,湖南省的农村互联网宽带普及率仅为6.3%,农村网民网上支付使用率仅为25.7%。物流快递以及其他公共服务等方面开展缓慢,特别是边远山区的物流还远未实现乡村通。 湖南省新一届政府领导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统筹城乡发展计划,最近几年加大了对农业的基础建设投入和扶持力度,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步伐的加快。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格局根深蒂固、对“三农”的投入不足,而且农民互联网上获取信息能力低下、农村区域经济与政策优势不明显,造成了城乡数字化建设的鸿沟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给创建和谐湖南带来诸多不利的因素。因此,我省在加快推进城乡信息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同时,需要采取切实措施来减少城乡数字鸿沟,这显得尤为迫切。
3 缩小城乡信息化鸿沟的思路与对策
在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进行快速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这种模式有利于城乡统筹规划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人类最重要的先进生产力。因此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这不仅可以缩小城乡信息化的差距,而且符合党中央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如果忽视城乡间信息化的均衡发展,将会扩大城乡间信息化差异,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笔者提出如下方案缩小城乡间信息化鸿沟:
3.1 扩大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联网村村通
在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信息化基础建设的覆盖率至今仍然很低。要达到缩小城乡信息化鸿沟的目的:①要促进城乡信息一体化建设,要加大投入实现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光纤通信进村入户工程,同时需要配备相应的信息服务员,在乡村信息服务站做到有屋、有人、有设备等;②促进通讯、电视、互联网三网的融合,调整优化城乡信息化建设的要素投入结构,加快创建农村信息化的民生服务工程;③把农村的电子商务配套设施纳入到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中,对相应的储存、公共服务设施要有前瞻性,利用当前城市优秀电商、IT、物流等企业的优质资本完善乡村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淘宝村”遍地开花,实现优质自然资源快速送达到最需要的地方。
党的十八报告提出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要求。这说明本届政府将向农村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本届政府在改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养老、看病和上学问题的帮扶力度。中央财政的“三农”支出,从2003年的2 144.2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4年的超过1.2万亿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的电商发展势头很好,2014年网上销售额已超过1 400亿元,这一新兴产业引领农民,特别是引导农村农副产品走向市场、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起到关键的作用。
3.2 加快“软件”升级,实现农业信息化
息化的高科技农业技术投入很高,涉农企业因为资金等原因往往望而却步,导致农业信息化带动力差。因此,建议政府设立专项补贴撬动社会投资,推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3S等在智能信息化农业中的驱动力作用。同时,通过建设农村信息化网络为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查询、信息发布等功能,譬如“春天种什么对,秋天卖什么贵,买什么生产资料最实惠”等。让农民及时了解最新的农村政策、科技、农副产品的供求动态,第一时间掌握农产品的行情,促进新鲜的农产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3.3 加强人才培育力度,提高农民信息化水平
在农村基层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强城乡文化的融合提供支持。正确处理农村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冲突,提高农民自身的文化修养,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公平均等化的服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信息手段,传播先进的文化,促使农民改变传统的观念,使得农民成为有知识、有文化、会操作、善管理、懂科学的新式农民。解决农民信息化红利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需要农民具备对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鼓励大学生村官、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人员和部分个体经营户成为农村电商带头人。通过城乡资源互补,带动信息化农民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思维,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市场主体,品尝到农业信息化的甜头,最终实现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有针对性地充实和更新农业信息化系统,增加农民最想知道的内容,使得农民及时、准确地获取到信息,改善农业就业的结构,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确保增加农民收入。
3.4 建立城乡统一的信息化户籍管理制度
我国在1958 年明确将城乡居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这在当年计划经济状况下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到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有的户籍制度造成了城乡之间的隔阂,人为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和社会矛盾,如不同的户籍享有不同的待遇,城乡户籍的人在享受住房、就业、消费、退休养老保险等待遇是完全不同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城乡户籍进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有力保障 了城乡居民在区域乃至全国的个人身份信息凭证,有利于降低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门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影响。突破城乡所有制界限,实施城乡一体化配置资源,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与繁荣。
4 结 论
本文从城乡信息化鸿沟对社会的影响出发,深入研究城市和农村的差异形成的社会和政策原因,并以湖南省为例,提出了缩小城乡信息化鸿沟的思路与对策。
- 上一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分析
- 下一篇:以标准化建设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