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期目录
文章荟萃
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的政策调整探究——以激励
来源:2014年第06期 作者:胡墨 点击:
次
一、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中的问题经济适用房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1994年,国家原建设部出台了《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了经济适用房是“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1998年,国务院颁布通知,确定了我国住房分配领域货币化和市场化的改革目标。在1998-2004年这一阶段,经济适用房开工面积和数量都在成倍增加,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经济适用房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一是经济适用房体制实质上是以财政补贴为前提;二是政府管制成本过高;三是经济适用房建设区位的不合理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管理混乱等问题。二、基于激励制度理论下的改革方向激励机制设计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委托人对机制进行设计[1]。通过一些变量值的调整,诱使代理人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委托人设计机制的目的是使自己的期望效用函数最大化。同样,代理人也符合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假设,在给定的机制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2]。对利益主 ...
- 上一篇:重庆市农业补贴的现状——以永川区为例
- 下一篇:印度私营企业进入国防工业领域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