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文章荟萃
当代中国建构市民社会的条件和价值
来源:2013年第07期 作者:付琪琳 黄梦宇 点击:
次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体制上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生产交换方式、民众思维方式、社会生活方式亦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中国从传统(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逐步转变过程中,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1]在此背景下,学界也有了重要的发展——关于“市民社会”的重新讨论。自20世纪90年代来,以“市民社会”作为话语体系进行广泛讨论主要集中在三方面:第一,西方市民社会理论是否适用于中国本土;第二,中国历史上或者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或者能否存在市民社会实体;第三,如何建构或者发展中国的市民社会。其中,“中国是否存在市民社会”是中西方研究者的论辩焦点。在现阶段的研究中,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中国市民社会的存在,都会陷入民族中心主义式的态度中;[2]而“中国模式”的提法本身就具有争议,中国现阶段的发展是转型期渐进、“摸着石头过河”且不具有固定的模式,所以“中国的市民社会模式”观点是空谈;对于打破“国家—社会”二分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