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文章荟萃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意义与局限
来源:2012年第12期 作者:李轲 彭鑫 点击:
次
中国古代一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认为民为本,商为末,极力压制商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及过度膨胀。所以产生了传统的民本思想“,所谓民本思想,是指主张以民众为社稷之根本,并以民众为发政施治之基础与标准的思想。”[1]传统民本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萌芽于殷周,形成于春秋,成熟于战国,此后不断得到充实与发展,顶峰于明清。一、开创时期的民本思想1.孔子的民本思想孔子作为儒学大师被儒家奉为“圣人”,其思想可谓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在以“仁”为核心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民本思想。如子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这是孔子平均主义的民本思想。在孔子看来,对国家来说,财富多少并不足以为患,而财富不均却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春秋末期,商周以来的农业公社日益瓦解,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正在形成,小农的稳定与否是社会安定的重要表现形式。孔子 ...
- 上一篇:浅谈战争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 下一篇:发展企业集群 促进小城镇发展